想为家乡修条路

备案编号:51330200MJ89363632A18003

已筹款: ¥162786.73

已使用: ¥162786.73

余额: ¥0.00

爱心人次:759

拨付人次:2

项目有效时间:2018-05-16-2021-10-11

项目类型:助困

金额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基本信息
  • 项目收支
  • 项目进展

  说实话,在写这个稿子的时候,我很佩服周春琴弱的身上那种善良和执着。

  昨天我去采访的时候,她正在一家养老院里给老人们理发。

  因为坚持做志愿者,她离婚后一直单身一人。对此,她说她无怨无悔。

  聊起给老家修路的事,她说完全是出于乡亲们那期望和信任的眼神。我随她一起回家的途中,明显能感到这一点。

  但修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但愿她能成功!

  如果您也想帮助她,捐赠支持。


她曾被评为2010年度最美宁波人

连续8年给多个家养老机构的持续义务理发

如今她想把老家那条山路修好


  “春琴啊,你回来了,啥时候才能动工修路呢?今年的笋好多都烂到地里了,要是把路修好了都能运出来了,能多卖不少钱呢。”


  “再等等吧,我正在筹款呢。等款筹够了,就开工了。”


  …………


  这是周春琴每次回老家时乡亲们看到她问得最多的一句话,看着乡亲们满怀期待的目光,她总是感到不好意思。

640.webp (7).jpg

  图说:周春琴的老家。


  周春琴的老家在奉化区尚田镇畈头村塔竹林村民组,海拨数百米,从奉化城区出发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,特别是曲曲弯弯的盘山公路看了就令人担心。乡亲们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,是因为她曾被评这“宁波好人”,想利用她的光环把路修好。


640.webp (6).jpg

图说:美丽的小山村


  这,对于周春琴来讲,有很大的压力。因为,何时才能动工修路,她心里没有一点底。


  A:给6家养老院400多名老人义务理发


  今年42岁的周春琴是一名理发师,在奉化开了一个理发店。她被广人为人知就是连续8年来,给多家养老机构的老人义务理发。据不完全统计,8年来,她共给老人们理发一万多人(次)。


  周春琴说,她连续8年坚持老人服务,缘起一份爱心。9年前,她机缘巧合下加入了一个名为“香樟树志愿者”的QQ群。群里经常会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。那年的端午节,周春琴跟着30多名志愿者来到海曙区段塘老年公寓,慰问老人。


  “这里没有专属的理发师,许多老人的头发都挺长,看着不够精神。很多老人头发很长,乱蓬蓬的,黏在一起,看样子很久没有理发了。”周春琴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“老人家,你多久没有剪头发了?”她俯下身问一位老人。


  “起码半年了,出去理发不太方便,而且我腿脚不利索。”


  “理发店走过去有一段路,现在理个发起码十几块,干嘛花这冤枉钱。”


  老人的回答,让周春琴很难过。她琢磨着,自己有理发手艺,索性结对帮帮他们。”周春琴说,之后,她就跟志愿者群里的负责人沟通,希望能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到实处,为老人们奉献一点爱心。


  在其他志愿者的牵线下,周春琴每月20日到公寓为老人义务理发。这一坚持就是8年,在此期间,她结对的养老机构也越来越多。


640.webp (5).jpg

图说:周春琴在给老人义务理发


  现在,周春琴结对了6家养老院,分别是2号去奉化安养部,里面有80多名老人。13号去莼湖牌门顺爱养老院,里面有22位老人;20号去海曙段塘养老院,里面有185位老人,23号去奉化萧镇和楼岩养老院,里面分别有21和85位位老人,30号到奉化莼湖漂溪颐和园养老院,里面有60位老人。这些老人加起来有400多名。


  采访中,周春琴还告诉记者,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,她自己经营的理发店门口就会挂起“今日不营业”的牌子。这个时候,老客户们都知道她又去给老人们服务去了,等她回来再去找她理发。


  “做一件事,我就想把它做到底。说到做到。”周春琴说,她不想求名,也不想求利,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,“最大的收获是开心,这是钱没法衡量的。”


  B:曾被评为“宁波好人”


  8年来,周春琴做志愿者用坏的电推剪都有几十把,有时候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,饭也顾不上吃一口。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。采访中,记者问她累么?她说,这只是举手之劳,再累挺一挺就过来了。


  周春琴也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,很多老人,她都能记下名字。在养老院里,虽然她年纪比老人们小,但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“雷锋阿姨”。段塘老年公寓80多岁的钱菊利将周春琴视作女儿。每逢20日,她都会准备午饭给周春琴。“看她一刻不停地忙,午饭都吃不上一顿热乎的,看着心疼。”饭菜钱是老人自掏腰包的。老人还会换着花样,这顿炒饭,下顿炒年糕。


  有人为周春琴算过一笔账,这样做志愿者,每个月有六天不开门,再加上路费什么的,每个月至少损失上千块,对于生活并不富裕的她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但周春琴却说,时间长了,她已经和这些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有很多老人在弥留之际,都要提出要见她一面。包括老人去世了,只要她接到家属的通知,就会去给老人理最后一次发,让老人们体面而有尊严的离开人世。“很多老人都把我视作女儿,有时候他们去世了,很长时间都能梦到他们来向我告别。”说到动情之处,周春琴留下了一丝眼泪。


  2010年,在宁波好人的评选中,周春琴被老人们联名集体推举为“宁波好人”候选人并喕利当选。


  C:修路成了最大的一块“心病”


  周春琴的老家是一个处于半山腰上,离山顶还有3公里多。昨天记者在采访中看到,通往村子的路都修通了,是水泥路,这条小路还是沙石路。沙石路仅供一辆机动车通过,坡度非常地陡,一般的车辆往上攀爬时,发动机总是发出吃力的轰鸣声。采访时,由于天下着小雨,路有些湿滑,记者驾驶的车中间险些抛锚,轮胎打滑发出糊味,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山顶。一路上可以发现,这条沙石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,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黄土层,并且还有急转弯。

640.webp (3).jpg

图说:这就是那条路


  “你看这条路的两边都毛竹和其他庄稼,有几百亩吧。乡亲们没有别的收入来源,只有靠山吃山,每年毛竹和竹笋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。但是这条路一直没有修好,以前很窄,前几年乡亲们集资把路给拓宽了一下,路况却一直不好。如果把笋和毛竹往山下运,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。几年前,我的外公就是在这条路上发生事故去世的,能把这条路修好,是乡亲们最大的梦想。”周春琴说。


640.webp (2).jpg

图说:周春琴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把这条路修好


  村民邬先生说,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虽然平时都在外面打工,但是农忙的时候,都要回来挖竹笋割毛竹。因为那条路太差,不敢用车往下运,只能用人力先把收成运到好路上,然后再运到山下,严重影响收成进度。每年都有不少毛笋等农产品来不及运出来,坏到地里,大家就盼着把这条路修好。他们也去找过村里和镇里,得到的答复是这条路属于村里的支路,应有村民自己修,但是修路花费的巨大,他们实在修不起。后来,听说周春琴很热心,又是“宁波好人”,就请她想办法。


  这个说法,得到了尚田镇相关负责人的证实。据他介绍,乡道归乡里修,村道有村里筹集资金修。周春琴说的这条路属于村民小组的机耕路,应有村民们自己来修。周春琴的想法是好的,只要是给村民们办好事,他们是支持的。


  D:已筹资金1万多元


  周春琴告诉记者,她答应了乡亲们修路的请求,发现这还真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。“我请交通部门的工程师算了一下,这条路一共3.2公里长,加上栏杆修好一共要45万元。”


  和周春琴一起做义工的志愿者知道她有这个心愿,就主动向她捐了1300多元,她自己全部记在了一个小本子上。还有一个志愿者答应捐1万元,等开工后再送过来:“这些钱将来我都会还的。”


640.webp (1).jpg

图说:每每走这条路,周春琴就心情沉重。


  去年,她也曾通过网络进了十多万的化妆品,但是货一直压到现在,还没有销完。


  “我开理发店每个月能赚几千块钱,我想慢慢的攒钱,等攒够了,再把那条路修好,以帮乡亲们完成一个心愿!”采访中,周春琴说。


项目收支

查看更多>>

项目进展

查看更多>>

扫码关注

  • 海南省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:海南省慈善总会  侵权必究

捐款咨询:0898-68551885  物资捐赠/困难求助:0898-66556485  邮箱:cishan2009@sina.com  网址:www.hncszh.cn

总会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昆北路31号办公楼   琼ICP备2020005755号-1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